女性超過一半腰圍過粗!
你知道你的腰圍幾公分嗎?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106-109)》的調查發現,國人19歲以上成人的肥胖及腰圍過大盛行率有逐年攀升的趨勢,且超過5成有腰圍過大的情形,尤其女性的腹部肥胖的問題較男性嚴重!男性成人腰圍大於90公分的比例為47.2%,女性成人腰圍大於80公分的比例為52.9%,其中女性65歲以上高齡長者之腰圍比例過大更高達七成註1.。
腹部肥胖恐罹代謝症候群,糖尿病機率4倍!
腰圍過粗是腹部肥胖的一項重要指標,腰圍能反映腹部脂肪的多寡,內臟脂肪最容易觀察的表徵便是腰圍大小,內臟脂肪過多會導致腹部肥胖(也就是腰圍過粗),而且內臟脂肪活性大,會釋出游離脂肪酸,流入肝臟導致肝臟脂肪肝以及胰島素阻抗,就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其他代謝各種代謝性疾病的機會。
根據統計處《112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女性十大死因包含:癌症、心臟疾病、肺炎、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等註2.,有一半以上屬慢性疾病,這些疾病的共同危險因子都與代謝症候群有關,而研究發現,代謝症候群者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
腰圍八九十,健康常維持
定期量測腰圍並記錄追蹤其數值變化,除了可以了解體態變化外,也可察覺自身的健康狀況變化,國民健康署提醒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約35吋)、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約31吋)。
正確量測腰圍三步驟:
1.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2.皮尺繞過腰部,調整皮尺高度在左右兩側腸骨上緣(側腰骨盆上端骨頭)、肋骨下緣的中間點,並讓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緊貼而不擠壓皮膚。
3.在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
3招拒當小「腹」婆
隨著年齡的增加,新陳代謝速度會變慢,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動量,脂肪就會在不注意時悄悄堆積起來,尤其是停經後脂肪較易儲存在腹部,想要遠離疾病、維持健康體態,不僅需要調整飲食及生活方式,更需要培養規律運動習慣!
1.均衡飲食
根據國健署「我的餐盤」飲食指南適量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多樣化食物、適量攝取穀類、控制油脂和糖分攝取,以及多吃膳食纖維高的蔬菜,熱量低又有飽足感;蛋白質的攝取也要足夠,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提高基礎代謝率;另外建議遵循80:20法則,即80%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20%為獎勵飲食,避免過度節食引起的食慾反撲。
2.運動健身
除了飲食控制以外,運動健身對於降低體脂肪、預防疾病風險都是有幫助的!研究顯示,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除此之外,搭配肌力訓練有助於增加肌肉量,進而提升基礎代謝率!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並搭配2-3次的肌力訓練,這樣的運動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減脂效果,比單獨進行有氧運動更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
3.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會導致體重增加,主要原因是荷爾蒙失衡、代謝變化、食物攝取量增加和身體活動減少;睡眠不足會提升飢餓素(Ghrelin)水平,增加食慾,同時降低瘦體素(Leptin)水平,減少飽足感,導致進食更多;而根據2011年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刊載的研究指出,只要熬夜一晚就可以讓代謝率平均下降5%,進食後的代謝率也會下降了20%,此外,睡眠不足也會讓皮質醇(Cortisol)上升,這種壓力荷爾蒙會讓身體為了有更多體力,更容易儲存能量;因此,充足良好的睡眠才會幫助你減去體脂肪!
腰瘦辣一夏!在Curves這樣練
均衡飲食、增肌減脂、規律作息是維持健康,遠離疾病的不二法門!結合肌力訓練、有氧運動及伸展的Curves可爾姿第4代高效燃脂訓練,濃縮了一般需要運動90分鐘的效果,是經過美國德州A&M大學歷時7年研究證實有效的運動模式;12台專用油壓式訓練器材環狀排列,穿插搭配緩和心跳的恢復踏板,在短短30分鐘內以間歇循環訓練的方式,鍛鍊肌肉的同時也使目標心跳率到60%-80%Hrmax的區間,達到有氧運動的目的,最後搭配伸展提高運動效果19%,能有效幫助控制體重、維持健康。
除了三合一的間歇循環訓練的運動模式以外,在Curves可爾姿想要練出夏日健康體態,可以透過獨家設計的油壓式上半身、下半身及核心部位器材來鍛練全身肌群,可有效在每一次操作器材時訓練相對的拮抗肌群,更省時有效以外,燃脂瘦身的同時也能緊實身體線條!
腰圍過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健康警訊,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定期量測腰圍,我們可以有效預防腰圍過大帶來的健康風險,本月量身別忘記檢視看看腰圍有幾吋,跟著Curves可爾姿一起練出健康體態!
註1.:國人 19 歲以上成人的肥胖及腰圍過大盛行率自民國 82-85 年、94-97 年、102-105 年至 106-109 年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民國 106-109 年調查男性成人過重與肥胖分別占 30.5%及 28.4%,女性成人分別為 23.2%及 19.6%;男性成人腰圍大於 90 公分的比例為 47.2%,女性成人腰圍大於80 公分的比例為 52.9%,其中女性 65 歲以上高齡長者之腰圍比例過大更高達七成。於 7-18 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期過重加上肥胖的盛行率亦高達三成,然男性於 7-18 歲及女性 16-18 歲年齡層體重過輕比例約一成,過重過輕兩極化的問題值得注意。
註2.:女性 112 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每十萬人口中(1)癌症死亡 179.8 人(2)心臟疾病84.2 人(3)肺炎 58.2 人(4)糖尿病 47.8 人(5)腦血管疾病 43.1 人(6)高血壓性疾病 37.2 人(7)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31.4 人(8)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24.5 人(9)事故傷害 18.1 人(10)血管性及未明示之失智症 18.1 人。
資料來源:
《112 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106-109)、「成人腰圍測量及判讀之方法」新版宣導、國民健康署《代謝症候群》、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國民健康署《代謝症候群簡介》
Associ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stroke: 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Diabetes,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schemic Stroke: Epidemiology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Acute sleep deprivation reduces energy expenditure in healthy men
Bulbul Ahmed et al., Adipose tissu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obese,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21) Volume 137,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