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07|21
預防熱傷害3重點
醫療疾病

人類的正常體溫約在36度至37度,體溫調節中樞透過四大熱傳遞方式: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經由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的搭配決定如何進行溫度恆定調節,比如我們會透過流汗、呼吸平率增加來達到體內的散熱效果。

 

而熱傷害是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而產生的一種急性疾病統稱,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熱中暑,其中以熱中暑為最需要小心的症狀。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建議,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三點來預防熱傷害:
1.    保持涼爽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
•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
•盡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
 

2.    補充水分
•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
•可吃適量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
•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3.    提高警覺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身處在濕熱的台灣夏季,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若身體出現熱傷害的警訊,可以先離開高溫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

 

資料來源:取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SHARE & BOOKMARK
BACK
LATES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