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減碳」「保護環境」這些詞總讓人覺得很遙遠嗎?
許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政府或企業的責任,但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影響著地球的氣候。日常生活中的選擇,例如開車、購物、用電等,都會產生碳足跡,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環境。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如酷暑、暴雨、颱風等,不僅危害健康,還會增加生活成本,甚至影響子女的未來生活品質。
氣候行動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第十三項,目的是在呼籲全球社會應對氣候變遷的威脅,並鼓勵各國政府、企業和個人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適應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共同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地球。
透過簡單的減碳行動,我們能有效減少個人碳排放,進一步減緩氣候變遷。這不僅有助於我們和下一代的健康,還可以降低空氣污染,有助於改善我們的呼吸健康,減少氣喘和過敏等健康問題。
落實減碳很難嗎?跟著樹來寶日行一「綠」減碳挑戰
實現減碳行動並不如想像中困難,尤其透過簡單的小步驟,就能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以下幾個日常實踐不僅容易融入生活,也有助於降低碳足跡。
- 步行或騎自行車代替短途駕車:短途駕車是日常生活中碳排放的重要來源。根據統計,每公里開車會產生約120-150克的二氧化碳,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不僅可以完全避免這些排放,還能提升身體健康。
挑戰!今天不論是去便利店或咖啡廳,只要距離不超過2公里,嘗試用步行或騎自行車代替駕車。 - 隨手關燈、減少家用電器待機電力:家電在待機狀態下,仍然會消耗能源。據估算,全球待機電力每年消耗約1%的總電力,相當於數千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關閉不用的電器可以顯著減少這些隱形的能源浪費。
挑戰!養成離開房間隨手關燈的習慣,並把不使用的電器(如電視、咖啡機)從插座上拔掉,或使用智能插座自動斷電。 - 使用環保購物袋,減少塑膠袋使用:生產一個塑膠袋需要消耗石油,且塑膠袋難以分解,會在環境中存在數百年。據統計,每個人每年平均使用數百個塑膠袋,若能改用環保購物袋,能顯著減少塑膠污染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挑戰!今天出門購物時,隨身攜帶環保購物袋,減少依賴一次性塑膠袋。 - 吃一天素食,減少動物性食品消耗:畜牧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之一,尤其是牛、羊等反芻動物會產生大量的甲烷氣體。根據研究,全球轉向植物性飲食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多達70%。每週吃一天素,不僅有益健康,還能為減緩氣候變遷出力。
挑戰!今天其中一餐挑戰全素飲食,並選擇當季蔬果,減少動物性食品的消耗。 - 回收廢棄物,減少垃圾:垃圾填埋場中產生的甲烷是強效的溫室氣體之一,尤其是有機垃圾分解時產生的氣體。通過正確的垃圾分類和回收,可以減少垃圾堆積,並重新利用資源,減少對氣候的影響。
挑戰!今天整理家中的垃圾,並將可回收的紙、塑膠、金屬等分開處理,讓每一件資源都發揮最大價值。 - 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一次性用品,如塑膠餐具和水瓶,不僅會製造大量廢棄物,還會消耗大量資源和能源來生產。每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都能減少我們的碳足跡。
挑戰!今天使用可重複使用的餐具、杯子和吸管,並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 每週參加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減少碳排放:戶外活動不僅有助於身心健康,還可以減少我們對電力驅動的娛樂設施的依賴,從而減少碳排放。與自然親近也有助於提高我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
挑戰!本週至少安排一天到戶外進行活動,如散步、登山或騎自行車,感受自然的美好,同時減少碳排放。 - 關掉不必要的空調或取暖設備:空調和取暖設備是家庭能源消耗的主要來源之一。透過合理調節室內溫度,或在適當的情況下關掉空調,能顯著降低能源消耗。每降低一度的空調溫度,可以減少3-5%的電力使用,進一步減少碳排放。
挑戰!今天嘗試自然通風或穿脫適當衣物來調節體感溫度,盡可能少用空調或取暖設備。
透過日行一「綠」的行動,我們每個人都能以簡單的改變減少碳足跡,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地球。
※研究參考:
研究參考:IEA《Transport Energy and CO2: Moving Toward Sustainability》。
美國能源部《Standby Power and the IEA Energy-Efficiency Policies》及IEA的《World Energy Outlook》。
WWF《Plastic Pollution: How Humans are Turning the World into Plastic》及UNEP《Single-use Plastics: A Roadmap for Sustainability》。
FAO《Livestock's Long Shadow》及牛津大學的素食對氣候影響研究《Reducing foo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美國環保署《Landfill Methane Outreach Program》及IPCC《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世界經濟論壇《The New Plastics Economy: 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Plastics》及歐盟《Plastics: Reus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全球健康與環保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Health and Environment)及美國環保署(EPA)對於電力使用的影響。
國際能源署(IEA)《Energy Efficiency 2019》及美國能源部(DOE)的家居能源節能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