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運動了嗎?每逢夏日,減重、瘦身堪稱全民運動,想讓身材視覺上看起來更勻稱,肌肉量的增加非常關鍵!根據體育署110年的「運動現況調查成果」,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已達到33.9%,尤其女性人口成長相較109年大幅增長2.0%,來到了32.4%,其運動目的不外乎在於維持健康、塑身、減重減脂等,除了運動以外,吃對蛋白質也與增肌息息相關。
其中的關鍵在於蛋白質是修補肌肉重要的營養素,健康成人一天要攝取每天每公斤體重的0.8-1.2公克蛋白質,而深入了解蛋白質的作用機轉,可以更有效率的達到運動增肌的目的。
增肌關鍵!運動與蛋白質攝取相輔相成
運動和蛋白質攝取這兩件事是幫助肌肉生成的機轉的重要關鍵,其中牽涉了一系列複雜的賀爾蒙交互作用與分子訊息傳遞;增肌的過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一、運動過程中的異化作用(Catabolism):
運動時,因能量需求增加,以及肌纖維拉扯受損產生代謝壓力,刺激體內分泌異化性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它會抑制蛋白質合成、增加胺基酸分解來維持能量需求,並且促進肝臟醣質新生作用使血糖回穩。在此階段,肌肉蛋白質處於負氮平衡的狀態。
二、恢復階段的合成作用(Anabolism):
當運動停止後,異化性賀爾蒙的濃度迅速下降,取而代之是合成性荷爾蒙的上升,包含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與睪固酮(Testosterone),它們主要的作用為促進脂肪酸的利用、減少葡萄糖的使用、還有刺激肌肉蛋白質的合成等。
在異化期,肌纖維的破壞會促使其增生和肥大,而在同化期補充蛋白質,提供足夠的胺基酸來修復肌肉組織是非常必要的,這就是為什麼運動與蛋白質的足量補充,對增肌過程來說缺一不可。
如何選擇蛋白質?淺談運動與胺基酸種類
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可分成人體自行合成的非必需胺基酸,以及由食物來源的必需胺基酸,建議攝取高品質蛋白質來補充人體必需胺基酸,可很好地幫助肌肉蛋白的修補;高品質來源蛋白質的動物性來源有禽肉、牛奶、雞蛋等,素食者則推薦黃豆製品、毛豆、黑豆等。
而大家最好奇的與運動較為相關的胺基酸種類,有分為以下分類:
一、支鏈胺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BCAA):
對於BCAA,運動族群應該不陌生,由胺基酸結構來分類的三個胺基酸,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與纈胺酸(Valine),對於降低運動後的疲勞感有所助益,其生理機制為降低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濃度,減緩肌肉疲勞,除此之外,也有研究顯示白胺酸可藉由調控基因表現來增加蛋白質合成能力,這就是BCAA受運動者青睞的原因。
二、精胺酸(Argnine):
精胺酸為非必需胺基酸,可以由人體自行合成,然而身體不適或消耗量較大造成缺乏時,則需要額外補充。精胺酸的生理功能包含生成一氧化氮(NO),運動時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就是仰賴一氧化氮幫助血管擴張,帶動血流量的上升,來因應運動時造成的生理變化,因此建議高強度運動者,也可以補充精胺酸含量較高的食物,例如黑芝麻、黃豆或豌豆等。
綜合以上,運動族群除了補充高品質的蛋白質外,也可以挑選含有BCAA或是精胺酸的食物來幫助修復肌肉、延緩運動疲勞或是提高運動表現。
補充蛋白質的黃金時間
研究顯示,運動後若血液中胺基酸供應不足,會使異化作用持續數小時之久,也就是說肌肉蛋白質的分解時間延長。因此運動後應「立即」補充蛋白質,讓肌肉進入恢復期修補。學會了增肌的賀爾蒙機轉後,把握蛋白質及胺基酸種類的挑選,以及補充蛋白質的黃金關鍵時間,對於增肌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囉!
資料來源:
1.教育部體育署(110年11月24日)。110年運動現況調查。
2. 廖翊宏等。急性阻力運動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之生理與分子機制之探討。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0。2010; 13-28。
3.Biolo et al. Insulin action on muscle protein kinetics and amino acid transport during recovery after resistance exercise. Diabetes. 1999; 48(5): 949-957.
4. Khemtong et al. Does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BCAAs) Supplementation Attenuate Muscle Damage Markers and Soreness after Resistance Exercise in Trained Male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Nutrients. 2021; 13(6): 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