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04|01
綠色飲食運動風潮!這樣吃健身又環保
飲食營養

近來由於氣候變遷、動物愛護及健康等問題,「永續」、「在地」和「低碳蔬食」受到廣泛關注。氣候議題引發了國際高度重視,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關鍵在於永續農業與永續飲食的生活轉型。2021年,各國陸續將「2050淨零碳排」設為目標,台灣也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

 

近年來,素食者不再只包括宗教信仰者,更有追求健康、愛護動物、有理念的生活飲食者,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過著純素食、部分純素食或彈性素食的生活方式。
純植物性來源的飲食已成為國際趨勢,每個人每天都可以用「吃」來實踐永續生活。根據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的報告,每天只要吃一餐蔬食就可以為地球減碳約2公斤,是每個人都容易實踐的永續行動。

 

國民健康署的植物為主飲食手冊指出,以植物為主飲食可降低成人整體死亡率將近25%,也能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例如糖尿病(34%)、心血管疾病(19%)、大腸直腸癌(10%)、肥胖風險(7%)。蔬食飲食不僅能提升健康,還能兼顧環境保護。
選擇以低碳飲食為原則,指的是在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從種植、加工、運送、包裝等過程中盡量選擇排放最少溫室氣體的飲食。

永續飲食的五大原則為地球減碳做環保,同時維護健康!
1. 選擇當季盛產的食物,可以減少農藥及肥料的使用量,同時也能降低冷藏、加工保存的機會,間接減少碳排放量。水果也可以盡量洗乾淨連果皮一起吃,同時能攝取到更多的膳食纖維,也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及處理。

2. 選擇當地食物。產地距離愈遠,例如從國外進口,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也愈高,長途運輸的同時也會提高食材被添加防腐劑的機會,因此選擇當地食材有助於減少對人體健康及環境的影響。

3. 選擇原型食物,少加工品。選擇新鮮食材取代加工產品,直接食用原型的食物,不但能保留完整的營養,又減少添加物的攝取。例如新鮮蔬菜、水果、全榖、豆類、堅果種子類。減碳又健康。

4. 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在食物碳排放量上,植物性食物遠低於動物性食物,尤其是豆類、蔬菜對於環境的威脅更小,加上脂肪含量低、不含膽固醇,可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如果在補充蛋白質上,可以選擇以豆類為主,例如豆腐、豆干、豆漿為主的食物。值得一提的是,豌豆比起黃豆,碳排放量更低,並且無過敏原及不易引起脹氣等特點,更適合作為植物性蛋白質的補充來源。

5. 吃足量、食材選擇多樣化。可參考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依照個人的身高、體重,以及活動強度來規劃自己的熱量需求,避免過量攝取,並且達到均衡攝取六大營養類別。多樣化選擇六大營養類別,才能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從而維持身體的健康,減少疾病的風險。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環境友善飲食專區
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2050淨零排放
國民健康署-低碳飲食

 

SHARE & BOOKMARK
BACK
LATES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