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03|03
骨鬆、骨折只有一線之隔!3方法遠離骨質疏鬆
醫療疾病

「上了年紀筋骨不好,所以才會開始頸椎、下背疼痛啦!」
「食老煞老倒勼,彎腰駝背是正常現象啦!」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呢?其實這些”身體的變化”都是骨質疏鬆的初期症狀!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疾病,剛開始並無明顯症狀,可能會有些輕微症狀,但卻常被誤會是”正常老化”而錯了過黃金治療時期。

►骨質疏鬆症屬慢性病
人體內共有206塊骨骼,骨骼中儲存了人體99%的鈣含量,小時候骨骼的生成會多於破壞,鈣質會不停的累積在骨骼,而人體骨骼的骨量在20歲至30歲時達到最高峰,中年以後每年開始流失0.3%~0.5%,停經後婦女流失速度更快正常的骨質減少稱為「骨質缺乏」;當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頭產生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現象,稱為「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
除了年齡增長外,不良的生活習慣、營養缺乏、抽菸喝酒、活動量太少等都可能導致鈣質流失更快。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民眾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尤其女性發生的比例更高 (女性17.4%:男性10.4%);在停經之後更是高達25%可能罹患骨鬆,因此女性骨鬆風險是男性的2倍。

 

骨質疏鬆可能引發很多問題,其中很重要的是可能導致髖部骨折,這是一種使老年人衰弱的疾病;根據調查2000年至2010年間,台灣各類髖部骨折的發病率增加了8.6%!
2018年台灣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估計台灣髖部骨折總人數將從2010年的18,338人到2035年將增至50,421人;髖部骨折的治療費用相當龐大且可能導致些血管疾病、殘疾等風險性提供,因此預防骨鬆非常重要。

 

►把握3點幫助妳挽救骨本! 
1.    攝取足量鈣質:

預防骨質疏鬆症首要是需要適量攝取鈣,衛福部建議青少年需每天攝取鈣1,200毫克,成年人為 1,000 毫克,停經後婦女要增至 1,500 毫克;一般來說,建議透過日常飲食來補充鈣質(乳品、起司、黑芝麻、深綠色蔬菜等),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調查,4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每日鈣攝取量皆未達前面所述每日足夠攝取量,尤其更有48%的成年女性攝取量遠低於每日足夠攝取量,因此建議可透過一日補充約500鈣質保健品來補強鈣質補充。

 

2.    適當補充維生素D
根據研究,補充維生素D可以幫助提高鈣質吸收率,但究竟維生素D如何幫助鈣質吸收呢?
維生素D經過肝臟及腎臟的代謝及活化後,可以提高小腸吸收鈣的能力,除此之外,維生素D能活化造骨細胞製造骨質,並幫助蝕骨細胞備註1把老舊骨頭適度清除,使骨骼有足夠的礦物化備註2,有效提高骨量及骨密度,因此健康的骨骼需要足夠的維生素D,當然同時也需要鈣。

 

3.    重量訓練
重量訓練是一種施壓在肌肉和骨頭的運動,除了可以強化肌肉力量來提升身體控制力、減少跌倒風險外,根據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發現,重量訓練能增加人體分泌特殊激素,來控制抑硬素(Sclerostin)水平,因為當骨頭中累積的抑硬素過多,骨質便會變得稀疏。

因此透過營養補充搭配肌力訓練,讓自己由內而外的強健,維持骨頭強壯、肌肉有力,手腳靈活才能行萬里路,做想做的事情!

 

備註1. 蝕骨細胞:會釋放酸性物質,對骨頭進行溶蝕作用,透過溶蝕作用,可將陳舊老化的骨頭代謝排出。
備註2. 生物礦化(Biomineralization)是生物經細胞代謝產生礦物的過程,常用於製造硬組織,可以幫助加強骨頭的支撐力,也是骨骼形成很重要的步驟。

 

資料來源: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泛科學、長庚醫院、hello醫師、內科學誌2014

SHARE & BOOKMARK
BACK
LATES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