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03|28
下背痛麻不敢運動?!脊椎滑脫的運動處方
運動健身

時不時就下背酸痛,甚至會感覺到刺麻感?當心這可能不只是”閃到腰”而是脊椎出現受傷的警訊!下背疼痛的原因及病症有很多,而脊椎滑脫是臨床中造成下背疼痛的病訴之一,今天以下兩個案例分享,帶大家認識「脊椎滑脫」。

 

案例一:31歲的瓦斯行老闆謝先生,從事瓦斯行工作已經有10年以上時間,就診時表示:「以前工作量比較大的時候會出現下背痠痛狀況只要休息個幾天就會恢復,但這次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個月,只要身體稍微前傾或後仰就會有強烈的刺痛感,要扶著腰才能再把身體挺直,根本沒辦法工作。」

 

案例二:55歲的護理師林小姐,就診時表示:「右腰已經不舒服了一年多,一開始只是覺得站久了會比較酸,但最近開始覺得從屁股到大腿、小腿都會麻麻刺刺的痛到沒辦法走,半夜睡覺有時候一翻身就會痛醒。」

 

►什麼是脊椎滑脫?
脊椎是由33塊脊椎骨所組成,排除脊椎最後9節的「薦椎」與「尾椎」,其餘則是由24塊小的矩形骨頭堆疊、連接起來,形成一條保護脊髓的椎骨。
脊椎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撐身體、控制動工能和保護神經組織,同時脊椎也負荷身體絕大部分的重量,是身體的重要結構之一;而今天所談的「脊椎滑脫症Spondylolisthesis」在定義上為平滑的脊柱曲線中,一個錐體因退化、椎間關節的纖維鬆弛,或外傷等因素,脫離曲線造成上位的椎體產生對於下為椎體向前或向後的位移現象;更簡短說明一點,就是腰椎椎體往前或往後移,通俗的說就是龍骨跑掉啦!

►造成脊椎滑脫的原因是?哪些人是好發族群?
脊椎滑脫最常發生的位置在第四腰椎(L4)及第五腰椎(L5),成因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合併椎弓骨折與脊椎滑脫,常發生於青壯年、需要身體前彎或後仰受力的族群。
椎弓位於脊椎後側是相對較細且脆弱的位置,在骨盆前傾及身體後仰的狀況下會受到較大壓力,如案例一需長時間搬重物,或是從事需要頻繁腰背用力的運動如舉重、足球、體操等年輕族群較容易發生椎弓骨折。
椎弓骨折後,脊椎的穩定性及支撐力下降,脊椎骨間鬆動錯位產生相對前後位移,造成脊椎滑脫。

第二類:退化性脊椎滑脫,常發生於中老年族群。
隨著年紀增加,脊椎周圍的韌帶肌肉會產生鬆弛及萎縮的退化現象,加上習慣長時間維持站或坐的姿勢,若未進行適當的核心肌群訓練及姿勢控制調整,如案例二所述,在長年錯誤動作的壓力累積下,從初期的容易痠痛演變成脊椎滑脫、椎管狹窄,壓迫到坐骨神經產生下肢麻痛的問題。

  
►脊椎滑脫分4級,治療方式不一樣!
醫師診斷為脊椎滑脫怎麼辦?!只要患有脊椎滑脫就需要開刀嗎?!
脊椎滑脫依據脊椎上下兩節偏移程度區分為四級,而不同程度的滑脫也會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
第一級,輕度滑脫:<25%
第二級,中度滑脫:25-50%
第三級,重度滑脫:50-75%
第四級,極重度滑脫:>75%

第一、二級輕中度的脊椎滑脫建議進行物理治療,配合治療性運動增加脊椎穩定度,可有效減緩疼痛症狀,若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需進一步檢查評估。
第三、四級重度以上的脊椎滑脫通常會伴隨嚴重的脊椎不穩定及神經壓迫,需要進行脊椎減壓及穩定手術。


►脊椎滑脫的運動處方是?
脊椎滑脫引起下背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脊椎在身體活動時的不穩定,而長期姿勢不良(如骨盆前傾、腰椎前凸)及軀幹動作(前彎後仰、左右側彎、左右旋轉)的錯誤代償,都會增加腰椎壓力,造成腰背下肢肌肉緊繃,引起腰部疼痛。
因此需要透過伸展解除過度緊繃的肌肉限制,並在正確姿勢下進行核心及腰背肌群訓練,調整骨盆和脊椎恢復到平衡的位置。

 

►在Curves進行肌力訓練時要注意?

• 上/下肢肌力訓練
有腰椎滑脫困擾的人,在日常生活及運動時最容易引起疼痛的動作是過大角度過快速的身體前彎、後仰、旋轉動作(如彎腰綁鞋帶、伸懶腰、轉身拿東西)。
肌力訓練選擇時,上下肢的肌力訓練都是可以正常執行的,但需特別注意靠椅背的動作執行時,需維持腹部收緊、背部貼緊椅背,避免讓腰部拱起增加脊椎壓力;臀部訓練及深蹲動作執行時,同樣需注意腹部收緊、背部打直,避免出現駝背或拱腰動作。
 

• 腰腹部肌力訓練
腰腹部肌群肌力訓練,可以有效增加腰部力量及穩定度,對於脊椎滑脫族群也有增加脊椎穩定度的效果,但執行時若出現過大過快動作(特別是後仰及旋轉)容易引起疼痛甚至有加劇滑脫傷害的風險,過程務必維持深層核心肌群啟動,維持骨盆脊椎在中立位置,將背部打直保持身體穩定,緩慢執行動作,在不會出現疼痛的範圍執行動作。
(建議在物理治療師或教練等專業人士指導陪同下執行)
 

伸展動作
脊椎滑脫時常伴隨下肢緊繃問題出現,加劇腰部疼痛問題,可針對下肢肌群(臀肌、括筋膜張肌&髂脛束、腿後、下背)單點伸展,同時可配合下列動作四、五,進行跨關節筋膜伸展,降低肌肉緊繃,增加整體關節活動度及動作流暢性,並減緩疼痛狀況。

 

撰文:聯新國際醫療板新醫院運動醫學 方威皓治療師 撰文
參考資料:國立臺灣大學醫院附設醫院、骨哥論壇

 

SHARE & BOOKMARK
BACK
LATEST POSTS